现如今我们经常说道什么村什么村,村子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聚集场所的称呼,那么“村”这个说法,最早是源于哪里呢?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具体地思考过这一问题,今天小编也是突发奇想,人们生活的村子到底为什么被叫做“村”呢?我们一起来回顾回顾历史吧!
根据小编翻阅资料,小编发现,村子最早的形态早在先秦时就已存在,那时的村还不叫“村”,那时人们都叫这种生活聚集地为“庐”或者“丘”或者“聚”。“村”这一说法主要在南北朝的时候,才被人们广为使用,“村”在这一时期,开始具备了社会的含义。但是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,“村”这一说法,在南北朝时期的具体出现,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,让我们再来往后看。到了唐朝,就出现了来自于官府的明文规定,统一称这种居民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场所为“村”,并且从这时候开始,政府就规定了“村”为第一级别的行政组织单位,唐朝的这一明确的规定,才使“村”的说法变得正式,使“村”的意义有了实质性的变化。再到唐朝后面的宋朝,宋朝的很多文献中,就广泛地出现了“村”的说法,一些文学作品中,如陆游的《游山西村》等等,都出现了“村”,但在那个时候,很有可能人们有时将“村”作为“邨”,在宋代的祥符中,有用一种形声的办法创造了“村”字。
让我们再来看看“村”这个字本身,“村”是由一个木字旁和一个“一寸”的“寸”字组成。木字旁便和木头有关,众所周知在古时候,劳动民们都用木头烧着了取暖,木和炭总是分不开,木头便是那时候的人们主要的取暖利器。另外以前也没有钢筋混凝土,人们修房子的主要材料也是木头,可以说那时的木头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,如果没有木头,那么那时候的民生是难以想象的。接下来便是木字旁旁边的“寸”字了,“寸”在古代是一种度量单位,而且是最小的一种度量单位,“寸”在中国文化中,一般都用来比喻微小、极小或者非常短。于是“村”字合起来就可以理解为,非常小的常使用木头的一方水土。古时候的村落,人们大多都依靠打猎或者种地来生活,“村”也是那时候最小的行政单位,所以“村”字在造字结构上,可以说是非常贴切形象了。后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,“村”的概念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,现在被称为“村”要有一定的规模,居民人数达标才可被称为“村”,甚至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,人们将我们的地球家园也叫成了“地球村”,大家都是这里的村民,因为这种“咱们都是一个村的”说法,显得更为亲切和接地气,所以村的定义也因此变得广泛和新颖。
你现在知道村是怎么来的了吗?每一个事物都必有它的来历,而探索这种来历的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